关于51单片机IO口
开漏输出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双向通信。通常情况下,公共IO口的高低电平仅由单片机控制。
然而,当使用开漏输出时,如果外接上拉电阻,即使对面有另一个微控制器或EEPROM等存储设备,这条线上的数据也可以受到双方的控制。
。
开漏输出允许双向数据传输。
具体来说,即使单片机控制为高电平,对面设备也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改变IO口的状态,从而接收数据。
这一特性使得开漏输出在某些应用中特别有用,例如 当多个设备必须共享总线时。
为了更好地理解漏电输出的工作原理,我最近发布了一套课程《一步一步学学单片机》,其中第七课详细介绍了这个主题。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开漏制作的知识,你可以访问优酷网搜索本课程,找到第7课的来学习,这样你就可以充分理解这个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您将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单片机的IO口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开漏输出功能。
通过动手操作,您可以掌握更多单片机的使用技巧,提高您的开发技能。
开漏制造不仅简化了硬件设计,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掌握这项技术对于从事微控制器开发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技能。
如果您想进一步探索开漏输出应用场景,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尝试使用。
通过不断的实践,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功能,为您的开发工作带来更多的轻松。
单片机多机通信是怎么回事?
单片机多机通信非常复杂。我给你解释一下原理。
剩下的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信息并阅读程序来了解。
我们正在学习的是51单片机。
我来告诉你51单片机的通信原理! 51单片机具有多机通讯功能,可以实现一台主机与多台从机的通讯。
多机通讯 多机通讯充分利用了单片机内部的控制位SM2。
当Slave SM2=1时,Slave只接收Master发送的地址帧(第九位为1),忽略数据帧(第九位为0),当SM2=0时,接收地址帧主人可能会派来获取所有信息。
多机通信的过程如下: (1) 所有从机的SM2 均置1,处于只接收地址帧的状态。
(2)主机首先发送一个地址帧,其中数据的前8位代表地址,第9位为1,表明该帧是地址帧。
(3) 所有从机收到地址帧后,进行中断处理,并将收到的地址与自己的地址进行比较。
当地址匹配时,SM2 清0,退出多机状态。
地址不匹配的从站不执行任何处理,即保持 SM2 = 1。
(4) 匹配地址SM2=0的从机可以接收主机发送的后续信息,即主机发送的所有信息。
如果收到消息TB8=0,则说明这是一个数据帧。
对于地址不一致SM2=1的从机,如果收到消息TB8=0,则忽略两者之间的通信,这样就实现了同一地址的主从机双机通信。
(5)当寻址从机通讯结束后,设置SM2=1,恢复多机通讯系统原来的状态。
51单片机串口通信定时器初值怎么计算?公式和计算原理是什么?
对于串行通信模式1和3,T1用于控制波特率。T1采用定时模式2,其初始值,晶振频率、波特率和SMOD的关系如下: T1初始值=256-fosc*(SMOD+1)/(384*Baudrate)——我理解的是波特率和这个定时器之间没有关系。
能否请您说得更详细一点! 这种联系是由硬件决定的,只有从事微电子工作的人才能理解。
软件工作者只需要在编程时使用这个公式即可,不需要理解它。
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弄清楚集成电路内部是如何加工的。
很多人看似很明白,但实际上却在找借口,包括写这本书的人。
两个51单片机双机通信课程设计论文
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程序+课程设计报告+电路图本设计采用两片AT89C51单片机实现串行信息通信。在设计过程中,从了解双机通信平台到了解计算机的具体功能。
单片机89C51和8051微控制器的区别; 从熟悉串口通信原理到掌握两台计算机之间串口通信的具体实现; 从硬件电路设计到程序编写,从硬件调试到软件仿真; 等等。
发送端的数据从TXD串口输出,信号通过传输线(双胶线)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器接收电平信号给接口电路,短距离传输会降低抗干扰效果。
如果可以实现短距离和长距离双机串口连接,电平转换器常用的RS232芯片就是了。
此处不予描述。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在完成单片机课程的学习任务后,我对没有掌握,没有灵活运用的能力,在拓展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面对设计项目时,我无法系统地形成设计思路。
其次,理解不能更好地联系实践。
在巩固和学习硬件知识的同时,利用软件控制来协调硬件实现现实功能,实现了软件功能通过硬件的集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三,在硬件设计过程中,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波特率的计算以及串行通信的查询模式和中断模式。
在芯片选型和软件编写方面,我们遇到的主要障碍是某些指令的功能、功能模块的互连以及芯片地址的选择。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及我们网站上的咨询信息下,这些障碍都被克服了。
同时,学到很多问题。
并且熟练使用KEIL和调试程序,以及使用PROTUES单片机仿真软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无耻、卑鄙、淫秽的网民总是在网上抄袭,通过这种课程设计,不仅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且也是固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对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强大的功能、应用领域和系列有了系统的大致了解,同时也对单片机有了初步的了解。
完整的系统开发流程。
并培养开发能力,本设计旨在提供良好的基础。
同学之间的讨论和相互学习,共同完善,老师的知识帮助和经验传递也是本次设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有目的的服务吸引新的想法。
在此我要感谢老师们给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机会。